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规程
发布时间:2015/10/29 17:18:04 来源: 作者:
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规程(试行)
1 总则
本规程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工作(以下简称节能评审工作)的评审分级、评审原则、评审方法、评审材料、评审程序、评审要点及评审意见等进行原则规定。
2 评审分级
2.1 按国家和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有关规定,节能审查应按项目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2.2 由省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报国家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省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应由省节能审查机关负责。
2.3 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或核报本级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应由同级节能审查机关负责。
2.4 转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当地节能审查机关不得进行节能审查。
2.5 节能审查机关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后,要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节能评审意见,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依据。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评审委托函内容及样式见附录A。
3 评审原则
3.1 公正性原则
节能评审机构受节能审查机关委托,使用财政经费,独立组织开展评审活动。节能评审机构不得组织或参加与所评审项目相关的评估、论证等活动,不得承担与其利益关联的单位所编制的节能评估报告的评审,杜绝关联交易,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对于与本单位、本人存在利益关系的项目,节能评审机构、评审专家及工作人员应提出回避。节能评审机构应对评审意见内容和结论负责。
3.2 时效性原则
接受节能审查机关委托后,节能评审机构应严格遵循工作程序,抓紧开展评审相关工作,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评审意见。
3.3 先进性原则
评审过程中,节能评审机构应依据有关对标数据及专家意见等,判断项目主要能效指标的能效水平是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4 保密原则
评审专家及评审人员在对节能评估文件的评审过程中,根据有关保密规定,对于尚未公布、公告的节能评估文件的有关内容,以及其他不适宜公开的信息负有保密责任。
4 评审方法
4.1 会议评审
节能评估文件为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时,节能评审机构应采取会议评审方式进行评审。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通讯评审方式。
4.2 直接登记
对项目建设单位填报的节能登记表,不委托评审机构评审,应由节能审查机关审查后予以登记备案。
评审流程图见附录B。
5 评审材料
节能评审机构组织开展评审前,应收集齐以下材料:
a) 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委托评审函1份;
b) 申请节能审查的正式文件1份;
c)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文本1本(含电子版);
d) 项目节能评估文件6本(含电子版)。
6 开展节能评审
6.1 评审准备
6.1.1 节能评估文件符合性审查
节能评审机构在组织评审前,应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符合性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 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e) 节能评估文件类型是否正确;
f) 文件编制是否规范,格式、内容和深度是否达到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g) 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单位是否符合国家和省有关管理规定。
节能评审机构在收到委托评审函及节能评估文件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符合性审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出具符合性审查意见告知书(见附录C),连同评估文件、需要补充完善的材料清单一次性反馈给项目建设单位。对通过(或补充完善后通过)符合性审查的节能评估文件,进入下一阶段评审工作。
6.1.2 组建专家组
节能评审机构根据项目类型、所属行业及专业领域,原则上从河南省节能专家库中选择能源利用及相关行业的专家,组建评审专家组,明确各专家评审分工(见附录D)。专家组人数应为单数,设组长1名,参加节能评估报告书的评审专家不少于5名,参加节能评估报告表的评审专家不少于3名。各专家在评审前,要签订诚信评审承诺书(见附录E)。
6.1.3 确定评审依据
评审依据的选取应充分涵盖项目用能范围,并坚持先进、适用的原则,考虑行业及项目所在地的特殊要求等进行适用性分析。
一般根据项目所属领域,从以下几方面选取适用的评审依据:
a)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h) 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
i) 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节能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产品(或工序)能耗限额标准,终端用能产品、设备、设施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节能监测及测试标准,设备或系统经济运行标准,能源管理与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标准,能耗计算、能量平衡、合理用能评价等通用标准和技术导则,清洁生产标准等;
j) 体现同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资料;
k) 国家或地区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
l) 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
m) 国家或省节能评估文件编制有关规定;
n) 其他相关文件。
6.1.4 确定会议评审
节能评审机构应与评审专家及项目建设单位沟通后,确定会议评审的日期、地点、参加人员及汇报程序等,并以书面形式通知项目建设单位参加评审会。
6.2 专家评审
6.2.1 初步评审
在召开评审会议前3日,节能评审机构将节能评估文件或电子版交评审专家初步评审。评审专家按照节能评审要点(附录F)要求,对节能评估文件提出初步评审意见,并对照评分内容和标准对该评估文件的编制质量初步打分(附录G)。节能评审机构在正式评审前,对评审专家名单保密。
必要时,节能评审机构应组织专家踏勘项目建设现场。
6.2.2 召开评审会议
6.2.2.1 评审会议步骤
评审会议主要分为建设单位汇报、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单位汇报、专家质询答疑、专家讨论和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等环节。
6.2.2.2 建设单位汇报
汇报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单位性质、成立日期、主要产品、产量、年销售收入、利税等,项目建设内容、规模、采用的主要工艺技术、设备、建设期、总投资、销售收入等。汇报时间应不超过15 分钟。
6.2.2.3 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单位汇报
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编制人员必须参加汇报,汇报主要内容应突出重点,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采用幻灯片播放形式。汇报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节能评估工作过程;
o)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基本情况及用能情况;
p) 项目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节能政策的评估;
q)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结论;
r) 项目在节能评估前后及节能评估阶段所提出节能措施效果评价;
s) 项目在节能评估前后用能情况及主要能效指标核算情况;
t)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供应、消费及节能目标完成的影响分析;
u) 节能评估结论等。
6.2.2.4 质询答疑
专家组各成员对节能评估文件有关内容进行质询,由项目建设单位及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单位逐一解答。
6.2.2.5 专家组讨论
专家组各成员根据与项目建设单位、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单位沟通情况,提出各自的节能评审意见,由专家组组长组织集体讨论。讨论期间,项目建设单位、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单位应回避。
6.2.2.6 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根据各成员提出的意见,汇总并形成专家组评审意见,反馈给项目建设单位、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单位及节能评审机构。各专家根据会议评审情况,对前期初步评审意见的打分进行修正后,提交节能评审机构。
专家组评审意见主要参照“节能评审要点”。其中:“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能源消费量”、“项目所需能源能否落实”、“项目能效水平”、“节能措施”等环节,专家组负责核算具体指标、评审节能评估提出的方案和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修改意见及建议等。“项目能源消费量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能源消费对当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等环节,由专家组配合评审机构核算。
6.2.3 复审
评审会议结束后,项目建设单位、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单位要按照专家组评审意见,在7个工作日内,对节能评估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由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单位提出书面复审申请,同时应附修改后的节能评估文件、修改前后内容对比表格(纸质或电子版均可)。节能评审机构在收到复审申请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组组长或主审专家进行复审,并出具书面复审意见。
对两次未通过复审的节能评估文件,节能评审机构在与节能审查机关沟通后,可终止评审工作,并建议重新编制节能评估文件。通过复审的,进入评审下一阶段工作。
6.3 评审机构总结
6.3.1 评审意见
对于复审通过的节能评估文件,评审机构应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意见,以正式文件形式提交节能审查机关。
节能评审机构依据报批版节能评估文件、专家组评审意见及复审意见,编写节能评审机构评审意见,主要内容应包括:评审工作过程、项目概况、项目综合能源消费增量及其影响分析、项目主要能效指标水平、项目主要生产工艺、项目主要用能装置、主要节能措施、评审结论和建议(详细内容见附录H)。
节能评审机构根据评审过程,对节能评估文件主要内容及编制单位专业水平打分,并汇总各专家打分情况,形成对该节能评估文件的最终总得分。节能评审机构定期公布对各节能评估文件的打分情况。
6.3.2 资料归档
评审机构应及时对项目评审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含电子版),主要材料应包含:
a) 项目评审委托函;
v) 申请节能审查的文件;
w) 评审前可行性研究报告;
x) 评审前节能评估文件;
y) 符合性审查意见告知书;
z) 专家诚信评审承诺书;
aa) 专家组评审意见原件;
ab) 初步评审意见;
ac) 项目单位申请复审文件;
ad) 专家及节能评审机构复审意见;
ae) 节能评审机构节能评审意见;
af) 各专家及节能评审机构打分表;
ag) 报批版节能评估文件;
ah) 需要归档的其他文件。
评审机构应定期汇总分析所评审项目的用能情况。节能审查机关不定期对资料归档情况进行抽查。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评估文件评审委托函格式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
委 托 函
(节能评审机构名称):
按照《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年第6号令)和《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豫发改环资〔2011〕1484号)要求,兹委托你单位对
(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全称)进行评审。
项目编号: 。
评审目的:组织专家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评审,督促项目建设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及措施,切实提高项目能源利用效率。
评审原则:遵循公正、时效、先进、保密原则,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及技术规程、规范组织评审。
评审成果:在 月 日前,提供项目节能评估文件书面评审意见。
评审经费:由财政资金支付。
委托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00001注:项目编号以***-BGS(B)-****-***表示,第一部分代表项目所在地,以省辖市和省直管试点县(市、区)名称汉语拼音头一个字母表示,如项目在平顶山市,以PDS表示;第二部分代表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类型,节能评估报告书用BGS表示,节能评估报告表用BGB表示;第三部分代表项目申报时的年份,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四部分代表项目申报时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节能评估文件符合性审查意见告知书格式
节能评估文件符合性审查意见告知书见表C.1。
表C.1 节能评估文件符合性审查意见告知书
项 目 名 称
|
|
项 目 编 号
|
|
项 目 建 设 单 位
|
|
收到材料时间
|
|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
|
联系方式
|
|
节能评估单位联系人
|
|
联系方式
|
|
节能评审机构联系人
|
|
联系方式
|
|
符合性审查内容
|
序号
|
审查内容
|
审查意见
|
一、程序性审查
|
1
|
节能评估文件类型是否正确
|
|
2
|
节能评估文件编制机构是否通过备案、专业是否对口
|
|
3
|
项目建设单位和节能评估单位是否加盖公章
|
|
4
|
文件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
|
二、内容性审查
|
1
|
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的初步判断
|
|
2
|
格式、体例是否符合要求
|
|
3
|
节能评估文件内容是否完整
|
|
4
|
项目摘要表内容是否完整
|
|
三、符合性审查意见
|
1、同意受理评审
|
|
2、补充完善后重新申报
|
|
需补充材料清单:
审查人: 年 月 日
|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专家组成员及主要分工
专家组成员组成及主要分工见表D.1。
表D.1 专家组成员组成及主要分工表
专家
|
专业
|
分工
|
人数
|
组长
|
行业相关专业
|
整体把握
|
1
|
组员
|
行业相关专业
|
生产工艺流程节能评估,核算和判断项目能效水平
|
1~2
|
热能/电气
|
核算能源消费量等指标
|
1~2
|
热能/电气/行业专业
|
用能工艺、设备评估
|
1~2
|
能源经济
|
核算项目增加值,节能措施经济性分析等
|
1
|
00002注:根据项目用能品种、综合能源消费量,确定专家人数及专业;如果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较小,评审用能工艺及设备与核算能源消费量指标两项任务合并。
|
E
E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诚信评审承诺书格式
诚 信 评 审 承 诺 书
本人作为评审专家,参加 (节能评审机构名称)组织的 (项目名称)节能评估文件的评审,在工作过程中承诺做到:
1、以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参加评审工作,评审全过程坚持统一标准,不带有单位、个人偏见;
2、在评审过程中独立判断,不以任何方式影响、干扰其他专家评审工作;
3、遵守评审纪律,不与项目申报单位私下联系或接触,不向外透露与评审工作有关的情况和评审结果;
4、不复制、抄录和保留项目申请资料,不以任何形式泄露或剽窃项目申报材料中的有关内容。
本承诺书由本人自愿签字,如有违反,愿承担相应责任。
专家组长:_______________
评审专家:
年 月 日
F
F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节能评审要点
F.1 项目概况评审
核实项目的基本情况及数据:
a)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性质、地址、经营范围、法人代表、联系方式、运营总体情况等与项目有关的内容。
ai) 项目建设方案,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及内容、工艺方案(流程)、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实施进度等,改扩建项目建设前基本情况等。
aj) 项目供能情况:包括主要供能系统及设备的初步选择,能源供应种类、来源、数量及周边余热余压资源等。
ak) 项目用能情况:包括主要用能系统及设备的初步选择,能源消耗种类、来源、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建设前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F.2 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符合性、时效性评审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判断项目所属行业,评审项目是否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能耗限额标准等要求。
F.3 项目建设方案评审
F.3.1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审
F.3.1.1 评审项目选址是否合理,选址方案对所需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影响。
F.3.1.2 评审总图运输(包括总体布局、交通组织)对场区能源输送、贮藏、分配、消费等环节的影响,结合节能设计标准判断总图运输是否方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序和产品单耗。
F.3.2 产品方案评审
分析产品方案,评审其技术符合性。项目产品属于用能产品类型,应根据相应的能效标准分析其能效或能耗指标是否达到相关要求。
F.3.3 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审
F.3.3.1 明确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案。
F.3.3.2 从生产规模、生产模式、工序、主要设备选型等方面分析评价工艺方案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效,是否符合节能设计标准有关规定。
F.3.3.3 对照国家、行业及省内公布的产业指导目录及淘汰落后目录,评审项目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工艺、技术、装备及设备。
F.3.3.4 应对照节能工艺、技术、装备、设备(产品)推荐目录,评估项目采用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应对照同行业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及设备水平,评估项目的先进性,并提出完善工艺方案的建议。
F.3.4 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审:
F.3.4.1 明确项目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
F.3.4.2 分析和计算用能工艺和工序的能耗指标,能耗指标可采用工序能耗、产品单耗、能源利用效率等。
F.3.4.3 采用标准对照、类比分析等方法,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判断用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
F.3.5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审:
F.3.5.1 明确项目主要耗能设备型号、参数及数量。
F.3.5.2 主要用能装置能耗指标的计算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通过分析、计算、测试等确定主要耗能设备的能耗指标,分析其能效水平是否符合相关能效标准的规定,是否达到先进水平。
F.3.5.3 采用标准对照、类比分析等方法,发现存在问题,提出项目设备选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F.3.6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审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审包括为生产系统服务的设施和设备,主要包括供电、机修、给排水、供热、制冷、通风空调、照明、自动控制、机修、库房和原辅材料场地,以及环保等装置和设施的节能评审。分析其能耗指标的计算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相关设施的能效水平是否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规范的要求,是否达到先进水平。
F.4 能源供应情况及保障能力评审
项目所在地及周边能源供应条件、消费情况的描述是否完整;核实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总量及构成;项目选用的能源种类、结构是否与当地供应条件相适应;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如所需能源的来源是否可靠,能否就近取得);项目是否充分利用周边区域的余热、余压等资源,以及能否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F.5 项目综合能源消费增量及其影响评审
项目综合能源消费增量影响分析,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评审:
a) 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以政府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准,同时应考虑核减居民能源消费等合理、刚性增长以及地方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带来的增量等);
al) 复核项目建成达产后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am) 对比分析项目新增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地方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判断项目新增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
an) 分析能源消费对当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重点分析项目能源消费量、单位产值(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品(产量)能耗等指标对当地节能目标的影响。
F.6 项目能效水平评审
项目能效水平评审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a) 判断节能评估选取的主要能效指标是否合理,能耗计算的基础数据选择是否真实,能否满足项目的功能需求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ao) 节能评估中综合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品能耗等指标的计算是否符合《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于能源加工转换项目是否通过能量平衡表或能源网络图等测算评估主要用能环节能源利用效率;
ap) 项目能耗(能效)指标是否符合相关能耗限额标准或相关产业政策、准入条件的要求;同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标准先进指标的选取是否准确;项目能效水平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外先进水平或标准中的先进指标。
F.7 节能措施评审
节能措施评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 节能技术措施。项目是否针对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照明、控制、电气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节能技术措施,包括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余热、余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建筑围护结构及保温隔热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核实节能技术措施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aq) 节能管理措施。项目是否具有必要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项目是否具有必要的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项目能源统计及监测、计量器具配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等;
ar) 单项节能工程。节能评估文件是否详细论述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单项节能计算方法、单位节能量造价、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等;单项节能工程的评估方法是否完整,是否对能源进行了充分利用,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的评估结果是否准确;
as) 节能措施效果。节能措施效果的测算依据是否准确,测算方法是否适用,测算结果是否正确;
at) 节能措施经济性。是否对节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经济性评估;节能措施成本及经济效益的测算依据是否准确,测算方法是否适用,经济性是否可行;
au) 提出项目节能措施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F.8 节能评估结论评审
对节能评估文件的结论进行评审,主要判断节能评估结论的内容是否完备、措施是否可行。
G
G
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项目节能评估(书、表)报告初步评审意见格式
项目节能评估(书、表)报告初步评审意见
编制单位:
|
|
项目负责人
|
|
专家评分内容
|
分值
|
专家评分
|
评审意见
|
相符性(10分)
|
1、从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了相符性分析
|
5
|
|
|
2、从产业政策和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相符性分析
|
5
|
|
生产工艺(15分)
|
3、从能效角度对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估
|
10
|
|
4、对工艺方案提出了合理的优化建议,保障了工艺方案的能效先进性
|
5
|
|
用能设备(15分)
|
5、对主要耗能设备的选型、技术参数、能效水平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标和评估,并提出能效先进性要求
|
10
|
|
6、通用设备应对照有关能效等级标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相关要求等进行对标分析,并提出能效先进性要求
|
5
|
|
节能措施(25分)
|
7、能评阶段能针对项目用能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具备实操性的节能措施建议
|
10
|
|
8、提出了健全的节能管理机制建设方案
|
5
|
|
9、编制了完善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方案
|
5
|
|
10、能评阶段节能措施的节能效果测算过程清晰,结果合理
|
5
|
|
能效指标(15分)
|
11、各项计算所需数据的来源清晰,并有依据支撑
|
5
|
|
|
12、能源消费总量、增量、增加值能耗及项目对所在地影响的计算方法科学,测算过程清晰,结果准确
|
5
|
|
13、项目主要能效指标的计算方法科学,测算过程清晰,结果准确
|
5
|
|
合计
|
80
|
|
评审机构评分内容
|
分值
|
评分
|
评审意见
|
报告内容(10)
|
1、评估报告(第一版)的格式体例按照国家和省要求编制,附件内容齐全,内容深度达到国家和省所提要求
|
5
|
|
——
|
2、描述清晰,分析到位,对标准确,前后一致,宏观、微观指标的计算过程清晰、具体,计算结果合理
|
5
|
|
专业水平(10)
|
3、评估团队的专业水平能满足项目评估需要,能够理解和吸取评审过程中所提各类专业意见
|
5
|
|
4、沟通顺畅、积极配合,可以按评审各项要求完成报告修订工作
|
5
|
|
合计
|
20
|
|
报告总得分(总得分=[专家评审平均分+评审机构评分])
|
|
H
H
附 录 H
(规范性附录)
节能评审机构评审意见内容及深度要求
H.1 节能评审过程
简要介绍接受委托评审、按时间节点组织评审、出具复审意见等过程。
H.2 项目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建设地点、主要生产工艺、采用的技术、能源消费总量、主要能效指标。
H.3 项目综合能源消费增量及其影响
H.3.1 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及节能目标。
H.3.2 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H.3.3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
H.3.4 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
H.3.5 项目所需能源落实情况。
H.4 项目主要能效指标水平
依据节能评估文件测算的项目或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同相关标准、准入条件、产业规划等指标进行比较,判定其是否达标或处于先进水平。
H.5 项目主要生产工艺
依据节能评估文件中确定的项目生产工艺,判定该工艺是否属于先进工艺。
H.6 项目主要用能设备(装置)
依据节能评估文件中列出的主要耗能设备清单、各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等内容,通过对照标准、对照同类型项目等方法,对主要设备的能效水平作出评审判定。
H.7 项目主要节能措施
H.7.1 节能评估前提出的节能措施
主要是列出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
H.7.2 节能评估及节能评审阶段提出的节能措施
主要是列出节能评估、评审阶段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
H.7.3 节能效果
逐项列出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文件、节能评审意见中提出节能措施实现的节能效果。
H.8 评审结论和建议
对节能评估文件的评审做出评审结论,提出可行的建议。
H.9 附件
H.9.1 专家组评审意见(含专家签字)。
H.9.2 专家组名单。